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

湖南人物志(彭氏之彭定中)

彭定中(1943- )
 
美国杜邦中国集团公司董事长、美国杜邦公司亚太地区副总裁。 湖南省保靖县人,1943年9月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949年去香港。1951年去台湾。1967年7月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土木建筑系。1968年、1969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先后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72年至197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后在美国电业公司固本煤炭公司工作。任美国杜邦中国集团公司董事长、美国杜邦公司亚太地区副总裁后多次回国,先后到国务院有关部委、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自费讲学;在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等12所高校和研究单位设立奖学金,还投资两亿多美元在深圳农药厂和上海浦东、苏州、青岛等地建立企业。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湖南人物志(彭氏之彭万硕)

彭万硕(1906- ) 

经济学家。 原籍长沙东乡。原名曼硕,号万适。1906年生。长沙雅礼中学毕业。1943年任长沙开物农校校长。后任上海江南学院副教授、湖南大学经济系副教授。1946年获北平燕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被派往联合国参加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工程计划工作。1947年赴欧美留学,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商业管理硕士学位,尔后在英格兰里兹大学进行经济研究。1955年定居美国,历任纽约数理经济学研究院经济分析员、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顾问、美国政府商务部职员。一度派往中东国家帮助开发工程项目,被誉为中东经济专家和杰出的经济发展工作者。1962年起任美国商务部顾问。1949年至1953年,曾任在美华人技术人员联谊会主席。1955年入美国籍。1969年被英国国际人物志中心评选为当年国际经济发展贡献有功的特殊人才。1983年退休。多次回国讲学,并捐资家乡兴办教育和福利事业。
选自《湖南人在海外》

湖南人物志(彭氏之彭立珊)

彭立珊(1923- )
 
香港富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余氏慈善基金会主席。 湖南省宝庆县(今涟源市)人,又名余彭年,1923年生于宝庆县太和乡一个商业世家。少年时期到省城求学,专修工商管理。毕业于长沙大学。毕业后帮助父母做生意。全国解放后,他去上海,做过清洁工、勤杂工,开过书店。1958年去香港。一段时间内做建筑工。60年初买进地产自办公司,以经营房地产业为主,兼营旅游业。历任香港元朗博爱医院总理、富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元昌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亿朗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和环亚酒店企业管理公司顾问。他是香港余氏慈善基金会主席、九龙塘护老中心创办人。曾任尖沙嘴区街坊福利会永久名会长、九龙狮子会会长。他乐善好施,经常为香港平民捐钱物。 他关心家乡建设。自1981年起,向湖南捐资2500多万元,兴建社会慈善福利事业项目20多个。其中有:在涟源市兴建的立珊学校、处理污水的立珊水坝、彭立珊救护中心;在长沙市捐建的五一广场地道工程、火车站的大型彩灯喷泉、彭立珊救护中心和彭立珊豪华公共汽车线路;在大庸市建彭立珊救护中心等。其义举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被长沙市人民政府评为十佳市民。为管理好他捐资兴建的项目,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1988年6月成立了彭立珊长沙福利基金会。 1995年当选为深圳市人大代表。他投资18个亿在深圳市罗湖商业中心区建造了57层的五星级酒店一一彭年大厦,并许下诺言:酒店收益的纯利润全部永久地捐献给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他作为深圳市人大常委,已向市人大提出立法请求:百年之后,彭年大厦的产权不赠予,不继承,成立专门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经营管理,所得利润继续无偿永久捐献。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湖南人物志(彭氏之彭先觉)


彭先觉(1941- )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子核物理学专家。 湖南湘潭县人。1941年9月16日出生。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开始参加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与设计,参加了第一代核武器多种型号和第二代核武器氢弹次级的理论设计、试验和定型工作,是这些型号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提出了多种改进核武器设计的新设想,富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在大幅度提高核武器性能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参与了“八五”核试验规划和各次核试验方案的讨论和制定,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核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使中国核武器设计水平在主要指标上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89年、1996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湘院士风采录 第二卷》

湖南人物志(彭氏之彭司勋)

彭司勋(1919- ) 

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化学家。 湖南省保靖县人,土家族,1919年7月28日生于保靖县迁陵镇。1942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南京药学院前身)。曾在中央卫生实验院、上海药物食品检验局从事药物和毒性分析研究。1948年考取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赴美留学。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药学硕士学位。1950年底回国,任南京药学院(今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后任教授、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教务长、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江苏药品检验所所长、南京药物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药学组召集人,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医科大学仿生及天然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第八届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三届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主委,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 他热爱祖国,立志振兴中国的药学事业。出国之初曾立下誓言:“我要为祖国忠诚服务一辈子。”学成之后,他不顾美国当局的利诱,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在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执教几十年,他讲授的有机分析、药品鉴定、毒物分析、药物化学等课程,深受学生好评与喜爱。他注重教材建设,1958年主编了中国第一部《药物化学》教科书。1979年主办了中国第一个“药物设计”讨论班。 他早年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究,重点研究安定药物和镇痛药物,成功试制了爱卡眠等具有镇痛和降压作用的吲哚类化合物多个,合成了祖师麻甲素类似物,指导研制出对淋巴瘤、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具有疗效的“六甲密胺”。1979年以来他承担了计划生育药物的研究课题,先后合成了对一一羟基苯烯酸衍生物、白花素衍生物及马兜铃次酸开环衍生物等40多种非甾体化合物。他还主攻心脑血管药物的研究,已发现具有开发前景的抗心律失常和抗血小板活性物质。 他关注世界药物研究前沿,极力推动中国药学事业。他多次参加了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组织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考察组活动,经常出国访问、交流和讲学,为中国的药学教育体制和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对促进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先后荣获1995年山东省和199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同年被评为江苏给优秀学科带头人。主编教材和专著5部,发表论文140余篇。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湖南人物志(彭氏之彭俐侬)

彭俐侬(1930—1985)
 
湘剧表演艺术家。 湖南长沙人。1930年出生。幼年从父彭菊生学戏,十岁登台献艺。1942年参加中兴湘剧团进行抗日宣传。湖南和平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兵团政治部洞庭湘剧团(后改为湖南省湘剧团)。主演《江汉渔歌》等新剧。1952年饰演《琵琶上路》中的赵五娘,获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大会二等表演奖。主演的《拜月记》拍成电影,使湘剧第一次登上银幕。1956年加入共产党,历任湖南省湘剧院副院长、湖南省艺术学校副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等职、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湖南省剧协副主席。彭俐侬擅长青衣,兼工花旦。代表剧目有《拜月记》、《断桥》、《生死牌》、《追鱼记》、《思凡》等。 1985年1月16日病逝于长沙。终年55岁。

湖南人物志(彭氏之彭燕郊)

彭燕郊(1920— ) 

诗人。 福建省莆田县人,原名陈德矩,1920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黄石镇。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6月从部队转移到大后方,在桂林、重庆等地从事文学活动,参加民主运动。1946年6月在桂林遭蒋政权逮捕,关押将近1年后遇“特赦”获释,1949年5月潜赴香港转北平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加入新成立的“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中国作家协会”),文代会后进《光明日报》编“文学”等副刊,1950年6月起在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任教,1955年因胡风案受牵连,在街道工厂参加劳动,1979年3月起在湘潭大学任教,1979年10月平反,1987年退休,已出版诗集《彭燕郊诗选》、散文集《高原行脚》、评论集《和亮亮谈诗》、《当代湖南作家作品选 彭燕郊》等10种。